案例:最近鼻炎常犯,打喷嚏,流清鼻涕,一活动汗流浃背,疲惫,经常感冒。开了一茶方:
桂枝3g、白芍3g、炙甘草2g、干姜1g、大枣6g,防风2g、炙黄芪4g、白术4g。
每天一剂,开水闷30分钟或煮开当茶饮。
这个茶方是一个益气固表、调和营卫的方剂,主要用于体质偏虚,容易感受风邪(感冒),伴有怕风、自汗(不因活动、炎热而自然出汗)等症状的情况。
功能主治分析(基于方剂组成)
1. 核心基础:桂枝汤(桂枝、白芍、炙甘草、生姜、大枣)
* 桂枝:解肌发表,温通经脉。
* 白芍:养血敛阴,柔肝止痛。
* 炙甘草:补脾益气,调和诸药。
* 干姜(代替生姜):温中散寒(此处干姜温补中焦之力强于生姜的解表散寒,更侧重温里扶正)。
* 大枣:补中益气,养血安神。
功效:调和营卫,解肌发表。
这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(怕风、发热、汗出、脉浮缓)的基础方。在本方中,其作用更侧重于“调和营卫”,改善体表卫气与营血的不协调状态(表现为易出汗、怕风)。
2. 核心加强:玉屏风散(防风、炙黄芪、白术)
* 防风:祛风解表,胜湿止痛。是治疗风邪的常用药。
* 炙黄芪:补气升阳,固表止汗。是增强体表防御功能(卫气)的关键药物。
* 白术:健脾益气,燥湿利水。助黄芪补气,同时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,增强固表能力。
功效:益气固表止汗。
这是治疗表虚自汗(气虚不能固摄津液导致汗出),以及体虚易感风邪(气虚卫外不固)的经典方。
3. 方剂整体功效与主治
主要功效:
* 益气固表:通过黄芪、白术、炙甘草、大枣补益脾肺之气,增强体表的防御功能(卫气)。
* 调和营卫:通过桂枝汤的配伍(桂枝+白芍等),调整体表营卫之气的运行,使之协调。
* 祛风解表:通过桂枝、防风驱散在表的风邪。
主治证候/适应症:
* 体虚易感:平素体质虚弱,抵抗力差,容易反复感冒(尤其是吹风后)。
* 表虚不固:自汗(白天不活动也容易出汗,动则尤甚),怕风怕冷(对风寒敏感)。
* 轻度外感初期:在感受风寒的初期阶段,出现轻微怕风、鼻塞、流清涕、或有轻微汗出时,可以用此方扶正祛邪。
* 常见伴随症状:可能伴有面色少华、乏力、食欲不振、舌质淡、苔薄白、脉浮缓或较弱等气虚表现。
总结来说,这个茶方的主要功能主治是:
增强体质(尤其是体表的防御力)。
预防和治疗因体质虚弱(主要是气虚、卫表不固)引起的反复感冒。
改善气虚自汗(不因活动、天热而自然出汗,动则加重)、怕风怕冷的症状。
需要注意的点
1. 辨证使用:
此方主要针对气虚、表虚不固、营卫不和的体质和症状。如果是实热证(如高烧、大汗、口渴喜冷饮、咽喉肿痛、舌红苔黄)、阴虚火旺(如五心烦热、盗汗、舌红少苔)或外感风寒表实证(无汗、怕冷重)则不适用。
2. 剂量轻缓:
剂量较轻(克数小),作为茶饮方,药性相对平和,适合日常调理和预防,或用于轻症。对于严重的外感或明显的虚证,力量可能不足。
3. 干姜 vs 生姜:
原方桂枝汤用生姜(散寒解表)。此处用干姜(温中散寒),更侧重温补中焦以助卫气生成。如果是为了解决外感初期的轻微风寒,用生姜(2-3g)可能更合适;如果是为了温补中焦改善虚寒体质,干姜更合适。
4. 孕妇慎用: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简单概括:这是一个增强抵抗力、减少反复感冒、改善气虚爱出汗怕风的调理方。
建议在服用前,最好咨询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,以确保方证相符。
这个方剂是在中医经典方“桂枝汤”基础上,结合“玉屏风散”加减而成的一个调和营卫、益气固表的复方。
以下从方剂源流、配伍特点、主治病证等角度具体分析:
一、核心方剂来源
1. 【桂枝汤】(《伤寒论》)
- 基本组成:桂枝、芍药、炙甘草、生姜、大枣。
- 功效:解肌发表,调和营卫。
- 主治:外感风寒表虚证(发热、汗出恶风、脉浮缓)。
2. 【玉屏风散】(《丹溪心法》)
- 基本组成:黄芪、白术、防风。
- 功效:益气固表止汗。
- 主治:表虚不固(自汗恶风、易感风邪)。
方中的桂枝、白芍、炙甘草、大枣保留了桂枝汤主体结构,而黄芪、白术、防风则来自玉屏风散。此外,干姜替代原桂枝汤中的生姜,增强温中散寒之力。
🔍 二、方剂配伍意义与加减特点
| 药物 | 剂量 | 配伍意义 |
| 桂枝 | 3g | 温通卫阳,发散风寒(主散) |
| 白芍 | 3g | 敛阴和营,防桂枝过散(主收) |
| 炙甘草 | 2g | 调和诸药,助桂枝辛甘化阳 |
| 大枣 | 6g | 补脾益营,与白芍协同养阴 |
| 炙黄芪 | 4g | 补气固表,增强卫外功能(玉屏风散核心) |
| 白术 | 4g | 健脾燥湿,与黄芪协同固表 |
| 防风 | 2g | 祛风解表,散邪不伤正(“风药中润剂”) |
| 干姜 | 1g | 温中散寒(替代生姜,侧重温里) |
配伍特点:
- 调和营卫➕益气固表:【桂枝汤】调和营卫以治标,【玉屏风散】补气固表以治本,标本兼顾。
- 散收结合:桂枝配白芍(散中有收),防风配黄芪(祛邪不伤正)。
- 侧重温补:干姜代生姜,强化温中焦;黄芪、白术健脾益气,提升整体抗病力。
🧑 三、主治病证
此方适用于**表虚不固、营卫不和**为核心的病证,具体表现包括:
1. 反复外感:体质虚弱,易感冒,迁延难愈(卫气不固,免疫力低下)。
2. 自汗恶风:不活动也汗出,遇风加重,汗后怕冷(营卫失调,腠理疏松)。
3. 气虚兼寒:乏力倦怠、食欲不振、手足不温(中焦虚寒,阳气不足)。
4. 过敏性病症:如过敏性鼻炎、荨麻疹等(风邪袭表,卫外失职)。
💊 四、适用人群与临床场景
- 儿童体弱易感:反复呼吸道感染,多汗、纳差(可参考“桂芪汤”思路,重用黄芪、白芍)。
- 产后/病后恢复期:自汗不止,畏风怕冷,低热缠绵(营卫不和兼气虚)。
- 慢性荨麻疹/鼻炎:遇风发作,皮疹色淡,鼻涕清稀(风邪客表+表虚不固)。
- 虚寒型胃脘不适:干姜、白术、大枣协同温中健脾,改善虚寒腹痛或纳差。
⚠️ 五、使用注意
1. 禁忌证:
❌外感风寒表实证(无汗、脉紧);
❌温病初起(发热口渴、舌红苔黄)。
2. 加减建议:
- 汗多严重:加浮小麦、麻黄根;
- 纳差:加炒麦芽、山楂。
💎 总之,这个方剂是【桂枝汤】合【玉屏风散】的加减方,核心病机为“表虚营卫不和,中焦阳气不足”。主治以反复感冒、自汗恶风、体弱乏力为特点的虚性病症,通过调和营卫、补气固表、温中健脾实现“标本同治”。该方临床常用于体虚易感人群及过敏性疾病缓解期,但需严格辨证属虚寒者方可使用。
2025.7.2.xz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